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、四中、五中全會精神,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總要求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,化解煤炭過剩產能,促進企業脫困發展的各項部署,牢固樹立轉型、創新、協調、綠色、開放和共亯發展理念,聚焦能源、電力、工程等關聯產業,醫療健康、金融、物流貿易等現代服務業,新能源、能源清潔利用等戰畧新興產業的投資和運營,構建“大能源、大金融、大服務”三大產業協同發展格局。圍繞一個目標,堅持兩業並舉,實施雙輪驅動,拓寬兩大路徑,把握兩個階段,强化三大支撐,加快三個轉變,統籌推進企業改革、發展和穩定等各項工作,不斷提高職工貭素和物質文化水准,實現發展方向清晰、產業定位準確、區域佈局科學、高質高效發展,打造產業結構優、運營質量高、發展後勁足、競爭能力强的國內領先、國際一流的具有持續價值創造能力的綜合性能源控股集團,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行程中走在前列做出更大貢獻。
——圍繞一個目標。打造國內領先、國際一流的具有持續價值創造能力的綜合性能源控股集團。
——堅持兩業並舉。抓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機遇,加快改造提升傳統產業與大力培育新興產業步伐,著力推進產業和產品結構的轉型陞級,做到傳統產業高質高端,新興產業增量擴展,構建綠色清潔、安全高效的現代產業體系。
——實施雙輪驅動。在運營模式上,以實體產業為基礎,通過合理產業佈局,優化調整結構,促進實體產業持續健康發展;以資本運營為手段,通過開展對外大協作、大合作,推動企業規模當量高效攀升、產業結構不斷優化。
——拓寬兩大路徑。對內,堅持轉管道、調結構,破解存在的傳統產業偏重、產權結構單一、區域佈局分散、發展後勁不足等問題,實現更有質量、更永續的發展;對外,堅持大開放、大合作,實施“走出去”戰略,引進人才、科技、資金等優勢要素,營造包容共贏的產業生態,提高集團開放發展水准。——把握兩個階段。前兩年為調整蓄勢階段,突出解决不良資產剝離、富餘人員分流、支撐項目落地等關鍵任務,為後續發展積蓄能量;後三年為轉型崛起階段,以資本運營為手段,重點實施並購重組、低成本擴張和“彎道超車”。通過分階段施策,實現集團轉型陞級兩年見成效、五年大轉變的目標。
——强化三大支撐。强化人才支撐,完善市場化人才引進、培養、選拔和任用機制,引進一批急需的高層次管理人才、行業領軍人物和國際化人才;强化創新支撐,持續推進技術創新、產品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,加快轉換增長動能;强化政治優勢支撐,不斷加強和改進党的建設,發揮黨組織領導覈心和政治核心作用,狠抓黨風建設和反腐倡廉工作,打造“廉潔企業、陽光國企”。
——加快三個轉變。推進省外及境外優質資源開發,以外部開發反哺省內老區,實現由依賴省內老區向省外新區及境外支撐轉變;穩妥進軍風能、太陽能和生物質能,形成“大能源”格局,實現向綜合性能源集團轉變;發揮能源投資公司專業優勢,有進有退實施增量發展、减量瘦身和存量盤活,全面提升資本控制力、產業競爭力和價值創造力,實現由企業向集團轉變。